桌面版 English

  • 还原字体
  • 较大字体
  • 最大字体

新闻稿

(资料来源:政府新闻处)

立法会二十二题: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

  以下是今日(五月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振英议员的提问和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的书面答覆:

 问题:

   根据一项于本年三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香港的全球总排名维持第三。然而,总排名第三位至第八位的金融中心的整体评分彼此之间仅相差一分,而香港的人力资本位列第四(落后于新加坡),金融业发展水平更低见第十一位。有意见指出,政府必须加快推展政策,以巩固和提升本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在二○二一年《施政报告》及本年二月发表的《财政预算案》内有关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各项政策措施是否已按时推展;若是,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二)鉴于据悉,有需要往返香港公干的居港外籍人士或企业高层,因本港实施的防疫措施所带来的极大不便而决定迁离香港,政府会否考虑在特定条件下,调整对该等人士实施的防疫措施(例如让他们回港后以家居检疫代替酒店检疫),以挽留人才在港工作;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及

 (三)有否筹备政府官员在疫情过后宣传香港的外访计划,以便在适当时间尽快开展有关工作;若有,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独特条件,包括在「一国两制」下的制度优势、优良的法治传统、市场化及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稳健的基础设施配套、与国际接轨的监管制度、全面的金融产品、资讯和资金自由流通等。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的功能,以及深化并扩大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

   国家的稳步发展是香港的最坚实倚靠,服务国家所需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核心任务。双循环发展的格局中,国家持续改革、高质量双向开放,人民币持续国际化、经济向绿色、零排放转型等都为香港带来新机遇。我们会继续用好国家政策和自身优势,担当好内外循环交汇点的桥梁和平台角色,从投资产品的种类、管控风险的工具、适切企业筹融资以至财资管理需要等出发,连系国内外市场和投资者,协助内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打造更活泼多元的金融市场。

   就问题的三个部分,我现回覆如下:

 (一)政府已开展落实二○二一年《施政报告》及二○二二至二三年度《财政预算案》内一系列有关发展金融产业措施的工作,主要措施撮要如下:

 (i)我们会继续扩大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沪深港交易所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已在二○二一年十二月就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整体方案达成共识,现正进行相关的业务和技术准备,争取早日开通交易。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于二○二一年九月正式启动,银行已于同年十月起展开相关业务。我们正因应计划的实际运作经验和市场反应,探讨优化相关措施,例如逐步增加参与机构、完善销售安排等。政府亦计划于今年六月动议修改《强制性公积金计划(一般)规例》(《规例》),将中央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及内地三间政策性银行纳入为《规例》下的「获豁免当局」,以便利强制性公积金(强积金)基金投资于该等机构发行或无条件担保的债券。

 (ii)为进一步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提升市场在港发行及交易人民币证券的需求,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及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已于去年成立工作小组,就容许「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币计价的建议完成可行性研究。工作小组已展开有关项目的筹备工作,与内地监管当局和相关机构进行协商。在推行时,政府将会提供相关配套,以提高人民币计价股票的流通量,有关修改法例的准备工作亦已展开。

 (iii)继财政部自二○○九年连续十三年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在港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常态机制,深圳市人民政府亦于二○二一年十月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就深圳市人民政府在香港发行的债务票据所支付的利息和获得的利润,政府会豁免征收其利得税。这是首次有内地市政府在境外发行债券,丰富了香港市场人民币金融产品,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未来我们会继续便利有关机构在港发债。

 (iv)证券市场方面,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于今年一月进一步优化,包括让没有不同投票权架构并属传统产业的大中华公司来港作第二上市,并给予双重主要上市的发行人更大灵活性。同月,港交所亦设立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的上市制度,扩阔企业在港上市融资的渠道。考虑到一些从事先进技术且具规模的科技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但未有盈利和业绩支持,证监会及港交所正检视主板上市规则,研究在充分顾及相关风险的情况下修订上市条件配合有关集资需求。

 (v)债券市场方面,我们会逐步落实香港债券市场发展督导委员会的各项建议,其中包括于今年首次在政府债券计划下推出20年期港元政府债券。政府亦已扩大政府绿色债券计划的规模,将借款上限提升一倍至2,000亿元,并会在二○二一至二二年度起的五年内,因应市场情况,发行合共约1,755亿元等值的绿色债券。此外,我们已于今年四月推出首批绿色零售债券供市民认购。

 (vi)资产管理方面,政府已建议就单一家族办公室所管理的合资格家族投资管理实体提供税务宽免。我们现正制订相关立法建议,目标是在今年下半年向立法会提交修订条例草案。

 (vii)强积金方面,我们正全力进行积金易平台开发工作,以期让受托人及其强积金计划最快于大约二○二三年四月起依次有序地过渡至平台,使平台得以于二○二五年全面运作。

 (viii)保险方面,我们已就推行风险为本资本制度完成了三轮量化影响研究,并向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作出简报。我们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保险业监管局(保监局)亦正进行顾问研究,以审视设立保单持有人保障计划的相关参考数据。我们将于今年内就具体计划建议进行公众谘询,并在考虑公众谘询所收集的意见后,拟备相关条例草案,以便在有保险公司无力偿债时,加强保障保单持有人。

 (ix)推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方面,跨机构督导小组(督导小组)已于二○二○年五月成立,以协调金融业针对气候和环境风险的措施应对,加快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发展,并支持政府的气候策略。督导小组于今年三月公布对香港碳市场机遇的初步可行性评估,并将进行后续步骤,以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区域碳交易中心。督导小组将研究最合适的市场及监管模式,并会在谘询市场专家及相关部门后,制订详细路线图、落实计划及指示性时间表。

 (x)推动金融科技方面,我们正推动与内地研究建立一站式沙盒联网,利便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测试跨境金融科技应用项目。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已于二○二一年十月就提供有关平台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此外,新一轮「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验证测试资助计划亦将于今年内推出,鼓励金融业就更多金融服务及产品进行概念验证测试,推动业界持续创新。

 (xi)培养金融人才方面,首批适用于银行业的金融科技专业资历预计于今年内推出。我们亦将进行顾问研究,继续为不同金融行业建立金融科技专业资历,推动金融科技人才专业化。此外,新一轮金融从业员金融科技培训计划于二○二二年二月推行,涵盖「网授课程」及「资助项目」两部分。「网授课程」共吸引超过7 100名金融从业员登记参加。「资助项目」预计最少有10个业界组织举办的培训项目可受惠。因应低碳和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政府亦计划推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培训先导计划」,为期三年,资助培训及获取相关专业资格的费用,推动金融及相关界别人士参与培训。

 (二)全球疫情仍然持续,在「动态清零」政策下,为继续「外防输入」而需要继续维持严谨的入境防控措施。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政府已适度调整抵港人士适用的登机、检疫及检测安排,包括从五月一日起容许非香港居民从海外地区入境香港,适度调整个别航线「熔断机制」,尽可能减轻到港人士在预订行程包括航班和指定检疫酒店的不确定性,从而回应相关业界的强烈诉求。

   政府会继续按「外防输入」的原则,密切监察不同地区的疫情,以风险为本为原则,考虑一篮子因素,包括当地疫情、检测率、疫苗接种率、抵港人流和实际输入个案情况等公共卫生因素,并因应本港疫情发展及与本港社会经济相关因素,按风险程度及视乎情况需要调整相关地区到港人士的登机、检疫及检测要求。

 (三)政府一直透过不同渠道在国际间及内地推广香港的良好形象,包括为高层官员规划外访活动以加强推广。虽然受全球疫情及相关入境措施影响,实体外访活动暂停或延期,但各政策局及部门均在可行情况下在网上出席活动或会议,继续与世界各地接轨,例如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已计划于本月尾及六月中,分别与马来西亚及悉尼等地商界翘楚作线上会面,介绍香港近年在财富管理、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等工作的积极进展,并宣传香港与东盟及澳洲在经济金融等不同领域加强合作的可能性。随着全球疫情状况改善及相关入境措施放宽,实体外访活动将逐步展开。

   除此之外,港交所和金融监管机构亦已安排外访活动,其中港交所主席计划出席五月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金管局和保监局亦计划分别于五月和六月外访参加国际会议,以向外界介绍香港的最新情况,联系海外金融监管机构及金融企业,并且宣传香港的未来发展和机遇。


2022年5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