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资料来源:政府新闻处)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李镇强议员的提问和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的答覆:
问题:
有意见认为,中产阶层一向「交税多、福利少」,加上现时百物腾贵、环球利率及楼价高企,令他们在供养父母、医疗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开支增加,因此承受很大的生活压力。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会否成立一个专责中产事务的委员会,全面检讨与中产阶层相关的政策措施,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而全面的应对策略,以协助中产家庭减轻生活包袱;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有否考虑增设子女教育开支免税额,以减轻中产阶层的负担;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三)鉴于据悉,退休的中产长者,特别是退休公务员及专业人士,往往只靠积蓄过活,而且除了高龄津贴或需要资产审查的长者生活津贴外,他们均不合资格申请政府其他长者现金福利,政府有否考虑加强对中产长者的支援;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首先,我十分感谢李镇强议员提出今次质询,让我可以代表特区政府回应这个市民大众都很关心的问题──如何支援中产人士。经谘询劳工及福利局及公务员事务局后,现综合回覆如下:
行政长官在二○二三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到,政府要「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添幸福」,让社会上不同的群体都有更好的生活。政府会继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透过不同的政策措施,支持香港迈向高质量发展,从而提升全港市民的生活质素,当中亦会惠及中产人士。
「中产」一词在国际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是一个概括的统称。「中产」一般会反映有关人士的经济背景、学历、收入或资产水平,亦可能反映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由于界定中产人士或中产家庭并没有客观标准,因此,要针对中产阶层特定的需求制定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实在有一定困难。不过,这绝对不代表我们政府忽视中产人士的需要。政府在筹备《施政报告》和《财政预算案》时都会展开广泛的谘询,市民可以透过这些渠道发表意见,让我们可以全面地考虑不同的声音,以制定适切的措施回应社会上各个群体的需求。而二○二四至二○二五年度的《财政预算案》谘询刚刚开始,我们十分乐意听取议员和市民在这方面的建议。
就支援中产人士,我们经常收到的其中一项建议就是希望政府尽量减低中产人士的税务负担。在考虑应否调整经常性的税务措施,例如增加新的免税额或扣税项目时,我们必须小心审视有关建议对公共财政带来的影响,以及有关建议是否符合税制简单和公平的原则,力求在减低纳税人的税务负担和维持公共财政稳健之间取得平衡。
事实上,香港一直奉行简单及低税率的税制。在薪俸税方面,薪俸税额是按纳税人的应课税入息实额以累进税率计算,或按纳税人的入息净额以标准税率百分之十五计算,两者取较低的税款额征收。换言之,我们的薪俸税税率最高只有百分之十五。相比其他税务管辖区,例如新加坡由二○二四年起最高个人入息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四、英国最高个人入息税率为百分之四十五,香港薪俸税的最高税率处于全球较低水平。此外,香港亦提供优厚的薪俸税免税额。在二○二一至二二课税年度,即使在实施一次性减税措施前,薪俸税纳税人的整体平均实际税率只有约百分之八,已是很轻的税务负担。
而为减轻纳税人供养子女的负担,政府已根据二○二三至二四年度《财政预算案》的建议,由二○二三至二四课税年度起,增加薪俸税及个人入息课税下的子女基本免税额及子女出生课税年度的额外免税额,由12万元增至13万元。就子女教育的开支而言,二○一九年《施政报告》宣布由二○二○至二一学年起将学习津贴恒常化,中学日校、小学和幼稚园学生每年可获2,500元学习津贴。除此之外,过往多年政府亦透过《财政预算案》适时推出一次性的纾困措施,如提供予薪俸税或个人入息课税纳税人的税务宽减、差饷减免,以及为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学校考生代缴考试费等,均有助减轻中产人士及其他纳税人的税务负担。
另外,我须指出,政府现时推行的是无须供款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适切现金援助,包括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和公共福利金计划(包含长者生活津贴、高龄津贴和伤残津贴)。现时约124万(或超过七成)65岁或以上的香港长者有领取社会保障金额。现金援助计划大多设有经济审查,以配合其支援有经济需要人士的目标。而退休公务员亦可享有其受聘条款所指定的退休福利。我们明白议员关心退休中产长者,但政府在制订任何政策时,亦必须平衡不同阶层的需要,让公帑用得其所。
无论如何,政府非常认同中产人士对社会作出重要的贡献,同时也理解很多市民均十分关注中产人士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在制订相关政策时,会与相关政策局一同研究,认真考虑议员的意见,并继续致力协助中产人士克服困难和挑战,为香港的社会和经济作出更多贡献。正如我刚才所说,下年度的《财政预算案》谘询刚开始,我们会继续听取各方意见。
多谢主席。
香港时间15时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