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资料来源:政府新闻处)
加速绿色发展
绿色产业
171. 发展绿色产业是国际大趋势,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大关键。绿色金融与绿色科技的结合,将加速构建丰富的产业集群,带来庞大的商机和融资需要,为绿色转型发展作出贡献。
绿色金融
172. 我们去年公布「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订立银行业迈向净零排放的目标。此外,我们已推出《香港可持续披露路线图》,就大型公众责任实体不迟于二零二八年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ISSB准则)提供清晰路径,使香港成为首批将本地准则衔接ISSB准则的司法管辖区。
173. 为持续支持本地绿色金融人才的培训,「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培训先导计划」会延长至二零二八年。该计划已累计批出超过五千七百宗申请。
绿色科技
174. 科技园公司会把位于九龙塘的创新中心建设为领先的绿色科技枢纽─「GreenTech Hub」,汇聚超过二百间绿色科企。科技园公司将邀请金融及商业机构、大学、工商业支援机构等成为进驻企业的伙伴,提供人才培训、测试及应用场景、商业配对等支援。
绿色航运
175. 政府将为用于加注的绿色甲醇提供税务豁免,同时落实《绿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动纲领》,助力香港成为绿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
绿色航空
176. 为支持国际及本地航空界减碳,我们正推动在香港国际机场应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机管局去年已完成相关研究,我们今年内将宣布SAF的用量目标。
绿色城市
减废回收
177. 为加强源头减废,政府将增拨一亿八千万元,增加全港住宅的智能厨余回收桶或厨余收集设施,扩大回收网络和提升回收量。
转废为能
178. 首座都市固体废物转废为能设施「I·PARK1」预计年内投入运作。此外,我们已就第二座大型设施「I·PARK2」公开招标,预计每日可处理六千公吨都市固体废物,是迈向「零废堆填」的重要一步。
电动车充电网络
179. 本港有超过十万辆电动车,是五年前的八倍。政府会在年中推出三亿元资助计划,预计可推动业界在二零三零年累计装置三千个遍布全港的高速充电桩,供额外十六万辆电动车使用。
公共巴士和的士绿色转型
180. 政府已公布《公共巴士和的士绿色转型路线图》,并在新能源运输基金预留四亿七千万元以资助专营巴士营办商购买约六百辆电动巴士。另外亦预留一亿三千五百万元资助的士业界购买三千辆电动的士。此外,「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资助试验计划」已接受申请。
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
181. 政府已于去年就启德、东九龙,以及洪水桥/厦村及元朗南新发展区的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邀请意向书,并会继续以创新思维推展相关系统,争取分别于今年就启德项目及明年就东九龙及洪水桥/厦村及元朗南新发展区项目招标。
渔农业可持续发展
182. 我们会继续推展《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协助渔农业升级转型。农业方面,政府已在上水预留土地供业界兴建第一所多层式现代化环保禽畜养殖场。渔业方面,最早可于年中签发第一批位于黄竹角海和大鹏湾的海鱼养殖牌照。我们亦正积极推动休闲渔农业及本地渔农产品的品牌建立及认证制度。
土地及房屋供应
土地供应
183. 我们需要有充足的土地供应,才有空间支持发展新产业、为经济注入新动能,以及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休憩环境。
184. 政府密切留意市场情况和发展,有节有序推出土地。汲取过去土地不足导致本港发展受到制约的经验,我们的规划和造地工作不能停下来。当然,推出土地的步伐可以因应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185. 商业房地产在过去几年面对不少挑战。考虑到写字楼空置率近年处于高水平及未来几年的供应仍相对充足,政府在来年不会推售商业用地,让市场有空间消化现有供应。我们亦会考虑将部分商业用地改划作住宅用途,及提供更多用途上的弹性。为配合有关工作,我们亦会推迟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市中心商业用地的原址换地完成期限。
186. 来年卖地表包括八幅住宅用地,加上铁路物业发展、市区重建局及私人发展和重建项目,预计全年的潜在土地供应可供兴建约一万三千七百个单位,与《长远房屋策略》预计私人房屋的年度需求相若。用地的具体推售安排,会参考市场和其他情况按季公布。
187. 未来五年,我们会准备可供兴建约八万个私营房屋单位的土地。当中约六成半的土地来自北部都会区和东涌新市镇扩展区。市区重建局及其他私人发展项目的供应尚未计算在内。
房屋供应
188. 公营房屋供应方面,政府已觅得足够土地于未来十年满足三十万八千个公营房屋单位的供应目标。连同「简约公屋」,未来五年总体公营房屋供应量将达十九万个,较本届政府上任时的五年期增加约八成。
189. 私营房屋供应方面,私人住宅单位在未来五年的平均每年落成量估计超过一万七千个,较过去五年的平均数减少约百分之八。至于一手私人住宅潜在供应量,在未来三至四年约为十万零七千个。
基建发展
运输基建
190. 政府会争取于年内就南港岛线(西段)项目开展详细规划及设计。六号干线余下的中九龙干线和T2主干路及茶果岭隧道的建造工程已进入最后阶段,其中中九龙干线工程预计年底完成,而六号干线将于明年全线通车。
建造业专业发展
191. 我已预留一千五百万元在未来两年支持「主要项目精英学院」的工作,以提升建造业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及成本效益管理。学院将举办峰会及不同活动,促进跨地域和跨界别交流合作。
192. 为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建造业,我们将与建造业议会合共拨款约九千五百万元,在未来两学年继续为就读建造业相关兼读制学位课程的学员提供在职培训津贴,预计约一千名学员受惠。
193. 建造业议会将出资约一亿五千万元,资助建造业界为合共约二千五百名工程、建筑、测量、规划及园境的学位课程毕业生提供在职培训,协助更多青年人获取专业资格。
关爱共融
支援青年
194. 政府刚把「展翅青年就业计划」参加者的年龄上限放宽至二十九岁,并增设大湾区工作实习机会,协助青年提升就业能力。计划来年的预算开支约为一亿元。
195. 来年我们计划在政府部门和公营机构为大专学生提供约四千个短期实习名额,让有志从事公共服务的学生扩阔视野,更好规划职业发展。
196. 房委会推出的「共筑.创业家」先导计划,在旗下商场向青年免租金提供商铺,让他们试行创业。计划深受各界支持。我们会扩展计划,并鼓励私人业主响应。
关顾长者
197. 政府将在下年度增加一千张长者院舍照顾服务券,令总数增至六千张。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亦会增加一千张,令总数增至一万二千张。全年总开支分别约为十七亿一千万元和九亿元。
198. 「促进银发经济工作组」会循五个范畴推出措施,包括促进「银色消费」、发展「银色产业」、推广「银色品质保证」和「银色财务及保障安排」,以及释放「银色生产动力」。相关政策局正推展工作。
199. 金管局将与香港银行公会合作,在今年制订业界指引,鼓励银行提供长者友善的电子银行服务。
支援在职家庭
200. 截至去年底,约有五万个住户申领「在职家庭津贴」,涉及约十七万人,包括约七万名儿童。二零二五/二六年度相关津贴计划的预算开支约为二十一亿元。自去年四月起,政府划一增加计划下住户及儿童津贴金额百分之十五。
保护儿童
201. 《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条例》明年一月生效,为儿童筑起更全面的保护网。政府会每年额外拨款一亿八千六百万元,增加儿童紧急留宿的宿位及加强对受虐儿童和其家庭的专业支援。
支援残疾人士
202. 政府将分阶段在全港设立十四间「综合社区康复中心」,以个案管理模式为有中度至高度照顾需要的残疾人士,提供灵活的综合社区支援服务。我们会增加残疾人士日间社区康复及家居照顾服务名额一千二百八十个,涉及额外开支每年约一亿六千万元。
203. 政府会由今年第三季起将「优化职业康复服务试验计划」恒常化,按残疾人士的个人兴趣及能力提供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涉及的开支每年约一亿元,预计约一万人受惠。
妇女发展
204. 政府重视妇女发展,于二零二三年六月成立「妇女自强基金」,每年拨款二千万元,至今已资助妇女团体及非政府机构推行超过二百四十项计划,赋能妇女发挥所长。今年将推出试行两年的友师计划,为女大学生配对女性领袖友师,促进女性的职场发展。
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
205. 行政长官去年宣布政府会恒常化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关爱队)的设置,并在下一服务期增加对关爱队的资助金额五成。关爱队成立至今合共探访约三十九万个住户,并提供约四万三千次支援服务。政府会进一步优化及推展关爱服务。
优化公营医疗系统
206. 为发展基层医疗,政府今年内会将中西区、东区和油尖旺区地区康健站提升为地区康健中心,强化社区医疗健康系统。
207. 政府正陆续推展和完成「第一个医院发展计划」下的十六个工程项目,涉及约一千九百亿元。我们会按最新本港人口结构、规划及发展情况,检视「第二个医院发展计划」下项目的分布、规模及优次等,并会适时公布。
208. 此外,政府及医管局正检讨公营医疗资助架构及水平,以加强公共医疗服务的财政可持续性,并更好支援危重病人和有经济困难的人士。检讨结果年内公布。
打击非法赌博
209. 近年有不少社会人士关注香港的篮球非法赌博问题。根据香港赛马会的最新评估,去年的非法篮球赌博投注额高达七百亿至九百亿元。为有效打击非法赌博活动,政府将积极探讨规范篮球博彩活动,并邀请香港赛马会提交建议。
香港时间12时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