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版 English

  • 还原字体
  • 较大字体
  • 最大字体

新闻稿

(资料来源:政府新闻处)

财政司司长财政预算案演辞(十二)
****************

发行债券

250. 未来几年,北部都会区相关工程将陆续展开,加上其他与经济民生相关的基建工程,政府的基本工程开支将进入高峰期。中期财政预测的基本工程开支,由去年预计平均每年约九百亿元,增加至未来平均每年约一千二百亿元。

251. 为了确保这些策略性基建工程项目按时推展,早日惠及经济民生,我们会更灵活善用市场资源,包括采用更多元的发展模式以推展相关项目,例如更多的公私营合作、原址换地、试行「片区开发」等。我们也会通过发行政府债券融资,确保这些对香港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项目进度,不会因公共财政状况而受到制约。

252. 发行政府债券是公共财政管理工具之一。环顾全球,通过发债支持基建发展是国际普遍做法。只要发债额控制在公共财政稳健的水平,可让资金灵活运用及对未来经济作投资,为社会带来更大的回报及效益。

253. 香港有条件、也有能力适度增加发债,灵活运用市场力量。随着基建开支的增加,我会相应扩大发债规模,预计二零二五/二六至二零二九/三零年度的五年间,每年在「政府可持续债券计划」及「基础建设债券计划」下发行债券合共约一千五百亿元至一千九百五十亿元,其中约百分之五十六用于为到期的短期债务再融资。

254. 在中期财政预测期内,我们预计政府在上述两个债券计划的合共借款上限将由现时的五千亿元上调至七千亿元。政府债务与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将维持在百分之十二至十六点五的水平,属于非常稳健和可控的水平,远低于大部分先进经济体的债务水平。

255. 我强调,政府发债所得资金是用在基建投资,不会用于支付政府经常开支,这是我们一直严守的财政纪律。政府发债除了善用市场资金支持基建项目,更有助推动债券市场发展。另一方面,基建投资所带动的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将为香港带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收入。而通过发行较长期的债券来支持较长期的工程项目,也能让现金流年期与工程项目的资金需要相匹配。

中期财政预测

256. 中期财政预测主要从宏观角度估算政府的收支和财政情况,并已全面反映强化后的财政整合计划中的措施。二零二五/二六年度所采纳的实质经济增长率为百分之二至三,二零二六/二七至二零二九/三零年度则为约每年百分之二点九。

257. 在这期间,政府基本工程开支平均每年约一千二百亿元,经常开支则平均每年增加百分之三点五,政府整体开支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将由二零二五/二六年度约百分之二十四点四逐渐下降至二零二九/三零年度约百分之二十点九。

258. 地价收入方面,二零二六/二七及之后年度主要以地价收入逐步增至本地生产总值百分之二计算,相比过去二十年平均比率百分之三点三低,地价收入预测属保守水平。我亦假设利得税和其他税项收入的增长率,与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率相若。总体而言,政府收入由二零二五/二六年度起保持在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约百分之二十的水平。

259. 此外,中期财政预测亦反映了每年发行合共约一千五百亿元至一千九百五十亿元的政府可持续债券及基础建设债券。

260. 基于以上假设和安排,未来五年的经营帐目和非经营帐目的赤字均会按年收窄,其中经营帐目在二零二六/二七年度起恢复盈余;至于非经营帐目,赤字由二零二五/二六年度的一千五百九十八亿元逐步下降至二零二九/三零年度的八百七十六亿元。计入发行债券净所得,政府综合帐目在二零二八/二九年度起将恢复盈余。上述测算未有计及二零二五/二六年度以后可能推出的税务宽减及其他纾缓措施。

261. 预计至二零三零年三月底,财政储备为五千七百九十一亿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百分之十三点九,或约八个月的政府开支。

结语

262. 主席,过去一年,本港经济稳定前行,增长势头持续向好,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63. 面对公共财政的压力,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并强化财政管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克服挑战。

264. 乘着科技变革的大潮,我们勇于改革、拥抱创新,让科技创新带来的突破,加速香港高质量发展,贡献国家。

265. 我们也必须从制度上着手,打破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和瓶颈,克服发展不平均、成果分享不平衡的挑战。这让我们更加坚信,必须以变革回应挑战、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引领未来。

266. 我对香港未来满怀信心与期盼。这份信心不仅源于香港人的机灵敏锐和为经济打拼的不懈努力,更是来自国家对我们的大力支持,以及我们对未来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香港处身于难得的优越位置。

267. 今年的预算案封面颜色是湖水蓝色,象征着未来发展蓝海中的无限潜力,也寓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厚底蕴与广阔前景。正如湖泊与海洋般深邃,蕴藏着无限生机与可能。

268. 让我们以行动定义未来,以创新突破界限,携手打造一个更繁荣、更关爱、更多元、更国际化的香港,开创属于我们这座城市的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附件
 
 
 
 
 
 
 
 
 
 
 
 
2025年2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3时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