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版 English

  • 還原字體
  • 較大字體
  • 最大字體

新聞稿

(資料來源:政府新聞處) 

立法會四題:遏抑住宅物業炒賣的措施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葉劉淑儀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的答覆:

問題:

  面對熾熱的房地產市場,各地政府均已推出降溫措施。例如,瑞士政府早自一九八四年推行名為Lex Koller的措施,外地人可購買的渡假屋限於全國1 500間,而有關物業的坐落地區、用途及最大面積等方面亦受限制。此外,澳洲政府禁止非當地居民購買二手住宅物業,而內地各省市政府亦實施了不同的住宅物業購買及轉售限制。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五年,每年分別有多少宗一手及二手住宅物業交易,並按買家身分(包括香港永久性居民、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本地註冊公司及非本地註冊公司),以表列出分項數字及其分別佔有關總數的百分比;有否評估海外資金流入對一手及二手住宅物業市場的影響;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現時市民的住屋需求殷切,政府有否考慮推出合適的限購措施,以遏抑住宅物業的投機需求;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政府於去年十一月全面提高住宅物業交易的從價印花稅稅率,但在買樓時無擁有其他住宅物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不受影響,而稅務局的資料顯示,去年十二月至本年三月期間進行而買家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住宅物業交易中,百分之九十四的買家沒有擁有其他住宅物業,政府有否評估該等交易當中,有多少宗涉及借用他人名義(俗稱「借人頭」)買樓以減少稅務開支的個案;如有,評估的詳情為何;有否計劃加強公眾教育,使公眾明白在物業交易中借人頭及借出人頭均屬違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過去幾年,由於房屋供求緊張及持續超低利率的環境,本港樓價上升,泡沫風險高企。為應對供求失衡的情況,特區政府一方面致力透過多管齊下措施增加房屋供應。同時,政府亦推出多輪需求管理措施,以減少外來需求、短期炒賣需求和投資的需求。就葉劉淑儀議員提問的各部分,在諮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稅務局後,現綜合答覆如下。

(一)外來需求方面,我們在二○一二年十月推出買家印花稅。除非買家是代表自己行事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否則須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二○一二年至二○一六年一手和二手住宅物業交易按買家的身分劃分的統計數字載列於附件。從附件可見,涉及非本地買家(包括個人和公司)的一手和二手住宅物業交易由二○一二年佔交易總數的4.6%減少至二○一三年的2%,其後一直維持在低水平。由於在港購買物業的人士無須申報其資金來源,因此我們無法估計購買本地物業的資金中有多少來自境外。

(二)短期炒賣需求方面,我們在二○一○年十一月推出額外印花稅,並自二○一二年十月起調高額外印花稅稅率及延長須繳納額外印花稅的物業持有期。如業主在取得住宅物業之後的36個月內轉售,視乎物業持有期的長短,須繳付10%至20%不等的額外印花稅。

  在推出額外印花稅後,短期轉售(包括確認人交易以及24個月內轉售)的成交宗數由二○一○年一月至十一月(即引入額外印花稅前)平均佔交易總數約20%大幅下降至今年一月至九月的0.7%。

  投資需求方面,我們在二○一三年二月推出雙倍從價印花稅,並於二○一六年十一月推出新住宅印花稅。除非買家是代表自己行事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並在購入住宅物業時並無擁有任何其他香港住宅物業,否則須繳付15%的新住宅印花稅。換言之,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購買香港的住宅物業,除買家印花稅外,更須繳付新住宅印花稅,即合共繳付30%的印花稅。

  在推出新住宅印花稅後(即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九月),須繳付雙倍從價印花稅或新住宅印花稅的住宅物業交易宗數約佔交易總數的11%,較推出新住宅印花稅前(即二○一六年一月至十一月)約26%大幅下降。在同期涉及香港永久性居民買家的住宅物業交易中,約93%個案的買家在取得有關住宅物業時並沒有擁有任何其他香港住宅物業,較推出新住宅印花稅前的約75%顯著為高。

  以上數據顯示需求管理措施在減少外來、短期炒賣和投資需求方面成效持續顯著,現階段並沒有推出「限購」措施的需要。

(三)住宅物業交易的買家如欲申請豁免繳付買家印花稅或按較低的第2標準稅率繳付從價印花稅,必須向稅務局提交憑藉《宣誓及聲明條例》(第11章)作出的法定聲明,確認他們符合《印花稅條例》(第117章)訂明的豁免條件,包括在取得有關住宅物業時是代表自己行事。買家如故意作出虛假陳述,即干犯《刑事罪行條例》(第200章)下的相關刑事罪行,一經定罪,可處監禁兩年及罰款。此外,根據《印花稅條例》,如稅務局發現買方的聲明不真實,買方須補回應繳納的印花稅稅款差額,而以欺詐手段意圖詐騙印花稅亦屬犯罪,違者可處第六級罰款(即100,000元)及監禁一年。稅務局一直密切監察有關情況,並已跟進個別個案。

  在這裏我也想說,借用他人名義購入物業以減輕稅務負擔,不但會觸犯法律,日後或會就有關物業的業權問題引起爭拗。
 
2017年11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