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資料來源:政府新聞處)
立法會十五題:發展綠色金融
*************
以下是今日(四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嚴剛議員的提問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意見指出,香港發展綠色金融能充分發揮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並可為國家在二○三○年前實現碳達峰及二○六○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雙碳目標)作出貢獻。有分析指出,內地為實現雙碳目標所需要的綠色低碳投資可達100萬億元至180萬億元人民幣,而香港金融管理局估算,在二○二一年香港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發行量已超過500億美元,其中包括不少人民幣綠色債券,因此綠色金融在香港的發展潛力甚大。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政府已就香港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進行可行性評估,有否就在香港成立處理碳排放相關交易的機構(例如交易所)訂定時間表;如否,具體原因為何,以及會否展開有關的籌劃工作;
(二)會否考慮透過進一步提供資助或推出其他優惠政策,以吸引內地機構(尤其是企業)來港發行綠色債券;及
(三)有何措施抓住內地在實現雙碳目標及綠色低碳轉型下的社會經濟機遇以發展香港綠色金融,從而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樞紐的地位?
答覆:
主席:
香港以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可以引導國際資金配對優質的綠色項目,積極貢獻國家的「3060」碳達峰、碳中和,全力推動香港邁向二○五○年前碳中和的目標,推動經濟向綠色轉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前景廣闊。
就嚴議員的提問,現回覆如下:
(一)由相關政策局和金融監管機構組成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督導小組)於二○二二年三月底公布了對香港碳市場機遇的初步可行性評估,認為香港為全球碳市場作出貢獻的關鍵在於我們與內地之間的緊密聯繫,使香港得以促進環球資金流入內地碳市場。此外,香港具國際水平的綠色認證服務和熟悉內地與國際標準這兩項優勢,將能夠擔當內地接通世界各地的橋樑,貢獻碳市場的發展。
具體而言,香港可憑藉相關國際自願碳市場組織的工作和金融專業知識,開發在交易所場內的中央自願碳市場,為本港、內地及海外的自願減排量買家提供一個額外和具透明度的購買渠道。同時,香港可為國家及海外搭建橋樑,協助推動國家生態環境部轄下中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計劃中的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及相關減排項目與國際標準的對接。香港是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門戶,在促進國際資金流入內地方面具有獨特的制度優勢,香港應發揮其優勢,積極協助和融入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全面走向綠色發展的轉型。
根據評估結果,督導小組計劃進行以下後續步驟,以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
(i)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優質自願碳市場,充分利用香港作為國際標準的擁護者、引導環球資金進入內地的促進者,以及擁有穩定和成熟監管制度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ii)與有關當局和持份者合作,按照內地政策推動建設大灣區統一碳市場,以加強大灣區合作;
(iii)探索聯繫國際投資者與大灣區統一碳市場及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機會;及
(iv)加強與廣州期貨交易所在碳市場發展方面的合作,使香港成為內地的離岸風險管理中心。
督導小組將研究最合適的市場及監管模式,並會在諮詢市場專家及相關部門後,制訂詳細路線圖、落實計劃及指示性時間表。
香港交易所(港交所)於二○二一年八月與廣州期貨交易所簽署諒解備忘錄,推動大灣區綠色低碳市場的發展,在清算、技術、市場宣傳和投資者教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支持可持續發展。港交所亦於二○二二年三月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探索碳金融領域的合作機遇,包括共同探索區域碳市場的深化發展、創建適用於大灣區的自願減排機制,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以及就碳市場及碳金融開展交流,並積極研究國際碳市場的規則、標準和路徑,以配合內地碳市場的國際化建設。另一方面,香港首隻碳期貨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於二○二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港交所上市,將香港上市的商品ETF涵蓋範圍進一步擴展至碳信用產品。碳信用產品是推動全球達至碳中和的重要資產類別之一。
此外,國際可持續金融平台在二○二一年十一月發表共通綠色分類目錄(CGT)報告,有助定義對減緩氣候變化作出重大貢獻的活動,減低漂綠風險。督導小組將以銜接CGT為目標,探討建立綠色分類框架供本地市場採用,以便利CGT、內地及歐盟綠色分類法之間的相互應用,使香港的標準與國際最佳做法接軌。
(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並擁有龐大的金融市場和完善的國際級監管架構,匯聚全球領先的金融和專業機構、綠色評估認證機構及國際投資者,有條件和優勢發展成區內的綠色金融樞紐。
去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在香港發行合共50億元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當中包括綠色債券。就深圳市人民政府在香港發行的債務票據所支付的利息和獲得的利潤,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特區政府)會豁免徵收其利得稅。這是首次有地方人民政府債券在香港發行,證明香港作為發行包括綠色債券等人民幣債券平台的優勢。
特區政府在二○二一年五月推出了全新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的債券發行人和借款人的發債支出及外部評審服務。計劃廣受業界歡迎,截止今年四月初,資助計劃批出的申請超過60宗,涉及超過7,000萬元資助額,其中不少是資助與綠色和可持續貸款相關的外部評審費用。降低計劃下申請外部評審費用資助的最低貸款額門檻,將有助規模較小的企業進行綠色融資。為此,我們把有關門檻由二億元降至一億元,以惠及更多有意綠色轉型的企業,同時也有助香港發展綠色金融。
我們會繼續從不同渠道推動相關工作,包括與內地有關當局(包括大灣區)保持溝通,推廣資助計劃,以鼓勵更多內地機構運用香港平台作綠色和可持續投融資及認證。另外,前海當局亦就來港發行綠色債券的前海企業給予最高200萬元人民幣的資助,有助吸引更多企業來港發債。
(三)中央人民政府於二○一九年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打造香港為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隨後於二○二○年五月發布的《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鼓勵更多大灣區企業利用香港平台為綠色項目融資及認證,支持廣東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綠色債券及其他綠色金融產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連接中外的橋樑,可充分發揮優勢連通國內外綠色和可持續資金的流動,從而推動內地的綠色投資和生態文明。
在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特區政府自二○一九年五月已成功發行合共超過70億美元等值的政府綠色債券,深受環球投資界歡迎,多次錄得超額認購。其中,我們於去年十一月首次發行總值50億元的人民幣綠色債券,包括三年期及五年期,為潛在發行人提供重要基準。政府亦於今年二月公布了首批供市民認購的綠色零售債券發售詳情,該批債券早前因應疫情而延期發行。政府其後宣布於二○二二年四月二十六日至五月六日重啓認購,並將上個財政年度和今個財政年度的額度合併處理,以減省發行成本及行政工作。是次目標發行額為150億港元,政府可視乎市場情況考慮將其再提高至最多200億港元。我們已於去年提升了政府綠色債券計劃的借款上限一倍至2,000億港元。我們會因應市場情況繼續發行綠色債券,包括人民幣綠色債券,為市場提供定價參考。
此外,政府計劃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旨在資助金融及相關界別的人士參與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和獲取相關專業資格的費用,從而推動他們參與培訓,擴大本地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人才儲備,配合業界更積極把握綠色金融機遇,為香港帶來長遠的經濟效益。現時我們計劃涵蓋金融從業人員及需要參與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的相關界別人士,亦會在參考各界意見及不同地方經驗後釐定受資助的認可培訓課程和專業資格。該計劃為期三年,預算總額為二億元。
我們會繼續把握國家綠色發展帶來的龐大綠色金融機遇,與內地相關部門和業界緊密合作,推動更多機構使用香港的融資平台和專業服務,作綠色和可持續投融資及認證,以支持內地綠色企業和項目,同時推動人才培訓和能力建設,配合業界提升抵禦氣候風險的能力,吸引更多金融機構、專業服務提供者和外部評審機構在香港開拓業務,提升香港作為一站式平台的吸引力,引領綠色資金進出內地,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完
2022年4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5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