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版 English

  • 還原字體
  • 較大字體
  • 最大字體

新聞稿

(資料來源:政府新聞處)

立法會:財政司司長就《2023年撥款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總結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五月三日)在立法會會議就《2023年撥款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各位議員、各位同事、各位市民︰
 
  早晨。首先很感謝各位議員在上星期就着二○二三至二四年度《財政預算案》發表了寶貴意見,給予我們很多建議和提醒。剛才有七位局長同事已經就着一些大家關心的課題作出了回應。
 
  接下來,我會向大家匯報一下環球和香港的經濟概況、編制《財政預算案》時背後的思路,以及就着議員們關心的問題再作一些補充回應。
 
  首先是環球經濟狀況。過去一年可以說是相當困難,而踏入二○二三年就更加顯著惡化。一個是中美關係、俄烏衝突、地緣政治所引發的風險,包括高通脹導致利率上升得很快,而且持續高企,還未停止上升,這拖累了需求和全球經濟表現。
 
  此外,近期美國也好、歐洲也好,亦出現了銀行接二連三倒閉的情況,對金融市場亦造成一些衝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四月預測環球經濟在今年的增長會下跌至大概2.8%,而去年則是3.4%。它還表示(對環球經濟增長)不樂觀,「硬着陸」的風險很高。
 
  我們又看看幾個主要經濟體。美國第一季的經濟很弱,它說它的第一季年增長率是1.1%,這是年增長率,如果是季度的話就要除以四。去年是多少呢?去年美國的經濟增長是2.1%,但其勞工市場仍然是偏緊,所以其高通脹率看來並不容易降下來。如果是這樣的話,現時市場估計,聯儲局起碼還會再加息一次,然後在高位持續一段時間,這亦會減弱需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今年整體美國的經濟增長大概是1.6%,較去年的2.1%明顯下跌。
 
  歐洲方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其今年的經濟增長是0.8%,去年是3.5%。歐洲面對的情況由俄烏衝突、高通脹,到央行收緊銀根,這方面大家都很清楚,我不再詳細地說。
 
  內地今年的經濟增長較去年好,預測數字都較去年好。第一季經濟增長了4.5%,這是超出市場預期,其全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5%左右。現時市場估計會超過這個數字,有些人估計超過6%。當然,因為外圍的變化很大,所以對於內地而言,今年餘下時間的經濟增長雖然樂觀,但仍然需要審慎。全年方面,內地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是5%左右,我們認為有機會更好。
 
  其他亞洲地區又如何?發展中的亞洲、東南亞地區,其實去年的經濟是不錯的,但到去年十二月開始轉弱,如果以美元計算,其出口貨值是下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發展中的亞洲地區今天的GDP(本地生產總值)增長大概是5.3%,較去年好。
 
  以上是外圍的經濟狀況。
 
  外圍的經濟狀況對我們來說有甚麼含意?大家都知道香港是一個很小的全開放經濟體,所以外圍有些甚麼波動時,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剛才我扼要地說明了環球和幾個主要經濟體的情況。大家可能都會明白到,第一,就是中美關係、地緣政治所引致的經濟割裂逐漸明顯。過去一年多,大家聽到很多經濟學者或商界朋友的用語,指考慮到地緣政治關係,原本的供應鏈、最齊全的生產鏈在中國內地,有一些人說是否要「onshoring」,將部分生產活動搬回美國,或到其他地方。美國在微電子方面甚至出台了金額頗高的補貼政策,以搶奪這類生產線;亦有說「friendshoring」,即移到一些在政治上是盟友的地方;亦有說「nearshoring」。這些政治上的取態引發的經濟影響,使全球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都會發生變化。亦有一些商界朋友說,是否日後的供應鏈會是「中國+1」,因此供應鏈、產業鏈的變化會影響國際貿易。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轉口港,所以這方面對我們的影響是明顯的。
 
  此外,加息還未完結,即使只是再加多一次,百分之0.25也好,息口都會在高位徘徊一段時間。銀根緊拙對於做生意的朋友來說,成本自然就會加重,加上現時地緣政治,以及外圍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我們比較需要關注的是金融市場的風險和金融市場的大幅波動所帶來的社會震盪。
 
  這對特區政府的工作有甚麼影響?我們的回應是,第一,要有底線思維,要有好的風險意識,就不同的情況,我們需要有應對預案和演練,以至無論外圍發生甚麼情況,引致衝擊,我們都能夠支持得到,並建立強大緩衝。此外,不可以只管風險,還需要謀發展,這亦是國家常說的要統籌發展與安全。安全是發展的前提,而好的發展就是安全的保障。
 
  剛才提到的是外圍一些大形勢,香港又如何呢?從去年說起,香港去年是乏善足陳。去年,我們的GDP下跌了3.5%。推動我們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都下跌,出口下跌14%、固定資產投資下跌7.7%,唯一稍微支撐得住沒有下跌得那麼嚴重的就是消費,下跌了1.2%。但幸好去年整體通脹率較低,是1.9%。為甚麼去年的通脹率較低?因為我們計算通脹率時是計算家庭開支,而當中租金的比重佔了四成左右,去年住宅的租金一直下調,所以緩減了一部分的通脹壓力。
 
  第二,失業率又如何?失業率從去年二至四月份高峰的5.4%,一直回落至去年年底,大概是3.5%。資產市場又如何?股票市場去年下跌了15%,大家回想一下,去年外圍確是風高浪急,在首十個月,股市下跌了37%,不過後來強力反彈,所以年底計算時,股市整體下跌了15%。股市每日平均成交量大概是1,250億元左右。樓市又如何?樓市去年是有秩序地調整,下跌了約15%。如果從樓市近期的高峰,即二○二一年九月開始計算,到去年年底大概下跌約16%。
 
  為何我會說去年樓市是一個有秩序的調整呢?特區政府緊盯着物業市場,去年樓市下跌時,成交量大幅萎縮。去年成交量約45 050宗,二○二一年是約75 000宗。如果看中期的平均數,由二○一三年至二○二○年,每年成交量均有50 000多60 000多宗。雖然去年樓價一直下滑,但算是有秩序地逐步下調,而成交量低則意味在去年經濟環境欠佳、息口上升的情況下,置業人士自然較為審慎;但同時我們看不到市場上有人急於「散貨」,把手上的住宅物業推出市場,因此這是較為有秩序的調整。考慮到下跌情況從很高的樓價調整下來,樓價仍然很難負擔,特區政府因此不需要採取行動,一直密切留意市場,讓其有秩序地調整。這是我們去年的經濟狀況。
 
  踏入二○二三年,情況有所改善。隨着疫情受控以及通關,整個社會變得開心了。社交距離措施亦撤銷,大家恢復外出活動,亦恢復與內地和國際便捷通關。雖然直至今日,國際航班的運載量只是回復到疫情前約一半,但已帶動整個經濟氣氛。今年整體經濟情況較為樂觀,不過首兩月的出口數字下跌百分之二十幾,相比去年第四季而言,跌幅更加明顯。幸好在恢復與內地通關之後,很多旅客訪港,服務輸出顯著增長16.9%,旅客來港消費和吃喝,餐飲零售均受惠,再加上市民也外出消費,私人消費的增幅為12.5%,頂着出口下跌的壓力。由於市場氣氛改善,固定資產投資亦扭轉了劣勢,由去年下跌7.7%,到今年第一季上升5.8%。通脹率在此形勢下沒有飆升,去年通脹率是1.9%,今年的通脹到目前維持相若,我們預測全年通脹率大概是2.5%。失業率則一直下降至現時大概3.1%左右 。資產市場方面,踏入今年,首三個月樓價稍為回升,反彈5%,成交量由年初承接去年跌勢,最初一月成交量不高,到二月約4 300宗,三月份則為6 690宗。我們暫時的解讀是樓市經調整後穩定下來,開始反彈,成交量回升,是一個穩定的局面,這是樓市大致的情況。
 
  股票市場首三個月上升3%,四月份回落,四月底與去年底比較大致持平,每日成交量在首三月約1,270億元,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穩定的情況。這是去年和今年香港第一季的經濟概況。
 
  當然,除了觀察這些數字外,我們亦很關注市民就業收入情況。市民就業收入每三個月計算一次,到今年一月份時大概上升了4.9%。二月份的數字也差不多,這是我們現時的形勢。所以作為小結,我們初步觀察今年第一季情況較去年第四季好;當然亦較去年第一季好;而第二季的情況應該會較第一季好;今年的情況會較去年好。我們估計今年GDP增長是3.5%到5.5%之間。
 
  藉此機會,我想向大家解釋一下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在編制《財政預算案》時的思路是甚麼。我們去年預備《財政預算案》時,評估出口情況不會好,投資環境也不會好,特區政府唯一能做的是刺激私人消費,和盡能力保住中小企,而透過保住中小企,就能保住就業。因此我們去年提出的政策措施中的主要舉措有「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方便中小企借貸,增加其借貸額、延長還款期、延長「還息不還款」的期限等。若企業認為有得做,希望撐下去,政府便會支持它們。保住企業,就能保住背後的就業。中小企佔全港企業數目超過98%,其僱用的員工人數佔私營機構僱員的45%,而其僱用的員工大多屬於中、基層,因此保住這個板塊是重要的。這個板塊不僅是保住就業,也是保住社會穩定。加上物價比較平穩,失業率一直下調,這是為何去年我們在比較困難的環境下能夠挺過來,同時社會亦比較穩定的其中一些因素。第二方面就是「撐消費」,因此去年政府派發消費券,我在此多謝各位議員幫忙通過撥款,讓消費券計劃能順利推出,去年我們就這樣撐過來。
 
  今年我們預備《財政預算案》時,雖然看到經濟勢頭有所改善,但仍需鞏固。正如我剛才所說,一、二月出口下跌超過20%,接下來地緣政治將如何變化,沒有人知道,因此我們還是要繼續「撐消費」。今年再推出消費券,儘管我知道有些議員未必完全同意,但希望大家能夠理解我們的思路,為何在財政仍然相對偏緊的時候,政府仍要派發消費券。不過政府亦將派發消費券的金額減少一半。在經濟復蘇的初期,市民的壓力仍然很大,中小企的壓力仍然很大,因此去年推出的紓緩措施,不論是退稅、退差餉以至其他措施,政府都會繼續推行,但金額需要減少一點,請大家諒解,政府希望能夠藉此兼顧各方面。這是經濟方面的情況。
 
  當我們判斷香港的經濟發展情況時,不能總是看着倒後鏡,回望過去的情況是如何。那麽未來將會怎樣呢?可以這樣說,未來是有挑戰亦有機遇;挑戰有來自外圍的,也有屬於內部的。外圍挑戰就如剛才所說,有地緣政治、高息環境、銀根偏緊,這將會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揮之不去。面對這樣的情況,政府只能做好風險管理。內部而言,我們自身在短期、中期的挑戰在何處?一個是人力、人才供應偏緊。第二是土地供應在短期仍然偏緊,這制約了香港的發展容量。另外,香港的產業結構直到今日仍然是比較單一,香港要提升產業結構、提升發展的質量、加大發展的體量。在這方面,上屆政府以至是再上一屆政府都有提到,社會亦普遍有此共識──通過發展創新科技來提升產業結構。一方面,創新科技本身就可以發展例如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生物科技、大數據、新工業、新能源等產業;另一方面,亦可以幫助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創科是我們的重要抓手。至於剛才說土地房屋供應偏緊,剛才發展局局長和房屋局局長都交代了一些工作,在特區政府的施政中,這是我們其中一個主要的、優先的工作範圍,大家全力以赴去做。
 
  第二方面,在勞動力方面,就人才輸入而言,除了「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還有幾個不同的輸入人才計劃,幾個不同的輸入人才計劃的條件都放寬了。扼要來說,去年十二月底推出「高才通」和修訂了不同的人才入境計劃後,外間的反應是很好的,收到的申請超過60 000宗,批出的申請超過30 000宗,暫時來說反應不錯,但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勞動力亦是我們要面對、要處理的問題,這方面需要與社會各界,尤其是立法會的朋友們,一起討論。在政府來說,我們不會迴避這個問題,會積極面對,尋求一個在社會上大家都能夠接納的方案,去處理一個困擾我們發展和很多行業的問題。
 
  剛才提到創新科技的發展,過去兩屆政府投放了的資源有1,000多、2,000億元。我們看到創科生態開始蓬勃,在社會有這樣的氛圍。在數碼港、科學園和其他地方的創科企業,以至初創企業的數量都增加了很多。但這還未足夠,亦未夠快。即使我們這麼多年努力下來,這些努力的初步成果還未轉化成產業,還未轉化成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所以今屆政府提出在「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相結合的思路下,我們要積極作為。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我們要「搶企業」、「搶人才」,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撥款300億元成立「共同投資基金」,希望通過這樣可以加快吸引一些屬於重點產業的企業落戶香港。他們來到的話,希望可以帶動整條產業鏈,亦可以通過這樣改善我們的就業機會和就業質量,這方面我們都正在努力中。
 
  在經濟發展方面,一直以來我們離不開國家的發展,亦有賴國家一直以來對我們非常堅實的支持,所以在我們未來的發展路向方面,除了審視自己,即我們的制度優勢和獨特功能外,同樣重要的是要對接好國家的發展戰略,以及全力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去年十月的「二十大」、今年三月的「兩會」,國家明確提出朝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發展。具體內容方面,一個是創新科技,一個是綠色發展,第三個是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而橫跨這些的就是數字經濟發展。我們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出,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除了「十四五」規劃確立的「八大中心」定位外,我們要開新的賽道、要有新的發展空間。因此我們提出,第一,我們要發展數字經濟;第二,我們要推動互聯網3.0的發展。互聯網3.0在過去一段時間,尤其在虛擬資產的領域,在一些地方出現過一些問題。我們研究過有關個案,認為之前出現事故的個案是因為經營有問題,甚至是有違規的經營。例如某些平台,把其資金與客戶的資金混在一起使用;亦有平台自己做莊家,與客戶的利益有衝突。以上皆因為它們沒有被納入到合適的監管框架內。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我們的規管是國際認可的、高水平的。因此,如果我們可以在虛擬資產方面引入監管的框架,將其納入合適的框架,保障投資者的利益、金融安全和穩定,保障這些金融活動不會引致金融風險並傳導到內地,我們就可以發展。所以我們提出發展互聯網3.0。
 
  我可以向大家報告的是,自去年十月發表相關的政策宣言,以及在今年二月公布《財政預算案》後,發展Web3.0引起很大的迴響。我到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時候,就這些範疇亦接到了很多查詢,亦作不少討論。香港三個星期前舉辦了數場關於互聯網3.0的國際研討會,反應非常踴躍,可以向大家說,從外地到香港參加研討會的人數比本地的參與人數還多,有數萬人從外地來港。所以只要我們把Web3.0納入一個合適的監管框架,相同活動、相同風險,就使用相同的監管要求,儘管有關體現方式可能不一樣。把它納入良好和平衡的監管框架,就可以讓其持續、負責任地發展。
 
  第三,就正如剛才陳浩濂署理局長(署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所說,我們要發展成為國際綠色金融、綠色科技的中心。綠色金融方面我們做得很好,綠色科技方面其實我們也做得不錯。現時在數碼港和科學園,有100多間綠色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我出外公幹時曾碰見他們。其中有一位年青人,他在大學時研究甚麼呢?他研究為何螞蟻在撒哈拉沙漠這麼炎熱的環境下能夠生存,後來發現螞蟻身體結構上表層有些特別,經研究後他們透過納米技術發明一些新的塗料,塗在一些建築物外牆,就可以大大減低室內的溫度五至六度,既節能亦能節省金錢。我最近一次到科學園看到一些年青人用新的技術保育珊瑚,而這個技術亦已出口外地。再加上我們是大灣區的一部分,大家都知道大灣區,尤其是深圳,科技發展得不錯,所以如果我們將自己定位成為國際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中心,把這兩個結合,雙輪滾動,便可以促進彼此的發展,發展一個新的產業。這方面也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在經濟發展的短、中期方面,這是我們大致上的思路和部署。
 
  聽到大家早前的發言,知道有議員關心我們的公共財政是否穩健。我可以向大家說,我們的公共財政非常穩健。今年的赤字是1,200多億元,較原來的赤字預算560億元多了600多億元,為甚麼呢?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市道不好,所以印花稅稅收減少了400多億元。第二,賣地收入減少了500多億元。不過,過去一年,我們的發債較原定多了310億元,一來一回,就大致解釋了上述赤字。
 
  第二,在審視我們的公共財政時,不能聚焦一年或兩年就下結論。就如《財政預算案》中所言,香港是小型且全開放的經濟體,一些大的經濟體「打一個噴嚏」,我們都會受影響。所以,我們要看整個經濟周期,在這個周期裏,我們的收支是否平衡;我們是否符合《基本法》的要求。這方面,我們是絕對有信心的。例如,我們看二○二三/二四年在發債後,赤字大幅減少至大約500多億元。如果屆時的稅收如今年一樣,較預期好,赤字還會再收窄一些。甚麼時候開始,不用發債政府也會有盈餘呢?二○二五/二六年,即兩年後。只看這些或許並不足夠,大家可能會問,政府開支佔GDP的比例如何?二○二二/二三年是高的,超過28%,為甚麼?因為推行了防疫抗疫措施。單是保就業計劃,一次已經消耗400多億元,所以這年是例外的。未來幾年,政府開支會逐年下降,令政府開支佔GDP的比例回落到五年後大約22.1%。那麽收入又如何?今年收入方面較差,剛才已經解釋,賣地收入減少,印花稅收入也減少,所以今年政府收入佔GDP大概21.4%,五年後將回升至23.4%。即是說,在政府開支佔GDP的比例和收入佔GDP的比例,差距會一直收窄,最後收入將會超過支出。
 
  財政儲備方面,今年三月「埋數」時政府的財政儲備有8,300多億元,相當於政府12個月的開支。五年後將有9,800多億元,接近10,000億元,相當於政府14個月的開支。當然在這五年期間,包括二○二三/二四年,我們每年會發債650億元,我們因為有很多基建、土地等各項工作要做,要善用市場的資金,同時亦保存雄厚的財政實力,應對任何變化。我們每年發債650億元,但其實借貸比率很低,目前特區政府的借貸比率是GDP的4.3%,五年後是GDP的9.5%。經常有人拿來與我們比較的鄰近城市,其借貸佔GDP的比率,是120%至130%,當然,借貸後其財政儲備很大。在處理整個公共財政方面,我們有守有攻,是穩健的。
 
  最後,回應一兩位議員提出的問題:大家關心的土地房屋。公營房屋方面,剛才何永賢局長(房屋局局長)已經回應;土地方面,甯漢豪局長(發展局局長)亦已經回應。特區政府的首要工作之一是全力推動土地房屋發展。在公營房屋方面,未來10年,我們已找到足夠土地,不只達標,還略為超標。只因為建屋需時,處理土地亦需要時間,前五年的供應較後五年相對較少,所以期間我們會興建「簡約公屋」,盡可能減少供求差距帶來的壓力。私人住宅樓宇方面,未來三至四年的供應量,是107 000個單位,可以說,這是自二○一二年以來最高的。此外,落成量方面,二○二二年的落成量是21 000個,今年的落成量也是20 000個,未來五年平均每年均為20 000個,所以可以說,私人住宅樓宇的供應除達標外,亦算是穩定和充裕。
 
  龍漢標議員問,在什麼情況下,特區政府對樓宇需求管理措施會有所調整?可以這樣說,我們一直有留意,目前來說我們不覺得有這樣的需要。你問我考慮什麼因素?當然,第一,考慮供求。雖然未來供應每年有20,000個,相對以前來說,是比較充裕的。但事實上,需求方面還是相當熱切。現時的樓市雖然經歷調整,這個水平我們覺得還是一個比較高的水平。現在供款佔市民家庭入息中位數大約是69.7%,是相當高的。過去20年平均數大約是51%。所以當我們考慮是否調整「辣招」的時候,要看供求、市場的情況、價格,也要看一手樓、二手樓間的差距如何,因為這個差距某程度上反映了市場是偏緊還是沒有那麽緊。此外,亦要考慮整體經濟狀況。這就是我們的思路。
 
  剛才提到社福開支,孫玉菡局長(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很詳細地解說,我不多花唇舌。我只想在這裏作一個小結,我們在編制《財政預算案》時,是以市民為念。為什麼我這麼說?過去五年,由二○一八/一九至二○二三/二四年度,這幾年比較,政府經常開支方面,醫療衞生開支增加了44%,社福開支增加了52.2%,教育開支亦增加了21.6%,過去五年在這些重要民生範疇的經常開支,其實有相當可觀的增長。與此同時,過去五年,我們對於中產人士薪俸稅方面,亦作了一些調整,有擴闊稅階、增加免稅額、稅務寬免等。五年下來,其實少收了1,260億元,同時間,在社福、醫療、教育的開支有相當的增幅。這某程度上體現了我們的價值觀,就是錢應該怎樣用。最近有報道指,發出薪俸稅稅表的數字減少了,有些朋友會問:為什麽?會否少收了薪俸稅?向大家報告一下,過去數年,當我們有稅務寬免,例如減100%,最多不超過──最近是6,000元,早前是10,000元,甚至20,000元。每次推出,最少有90萬人跌出稅網,即不需要交稅。我們看到數據,雖然現在政府發出的報稅表數目減少,但是,交稅的薪俸稅納稅人是增加了。如果把今年的數字與去年比較,去年薪俸稅納稅人大概140萬,今年大概146萬;薪俸稅收的金額亦增加了,去年大概是770億元,今年大概是830億元。換句話說,坊間有些人擔心是否有些人走了,我們的薪俸稅收入會減少?事實上,他離開了以後,該份工作還是要有人做,接替那份工作的人還是有相當入息,所以在薪俸稅方面,影響不大。反而,剛才的數字讓我們在未來施政時要作反思:薪俸稅收入多了、納稅人多了,他們究竟來自哪裏?因為稅表派少了。換句話說,這幾年受疫情打擊最重的是中低收入人士,尤其是基層人士,因此原本有些僅僅入稅網的人士,就變成不用交稅,就是這樣的情況。
 
  主席,各位議員,這份《財政預算案》是本屆政府第一份預算案,今年亦是香港由復蘇邁向發展的關鍵之年。《預算案》的目標很明確──除了為市民提供必須的支援外,就是聚精會神拼經濟、謀發展,希望推動香港經濟重上一個較快的發展軌道。在國家的堅實支持、「愛國者治港」全面落實,我們社會局面比較穩定的形勢下,我們將繼續結合「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發揮好香港的制度優勢和獨特功能,積極對接好國家發展戰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力全速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
 
  主席,我們亦十分重視讓經濟發展的成果在我們的社會裏廣泛地分享,將經濟發展化成生活質素的提升,讓市民有真正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這方面,請大家多向我們提出意見,和我們一起努力。這就是二○二三/二四年度《財政預算案》的目標。我懇請各位議員支持《2023年撥款條例草案》,讓《預算案》中的各項措施可以早日落實。多謝大家。

 

2023年5月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1時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