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版 English

  • 還原字體
  • 較大字體
  • 最大字體

新聞稿

(資料來源:政府新聞處)

立法會: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就「全面檢視特區政府資源運用,優化財政結構」議員議案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二月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黃俊碩議員動議的「全面檢視特區政府資源運用,優化財政結構」議案的開場發言:

(代)主席:

  我感謝黃俊碩議員提出這項議案,亦感謝鄧家彪議員提出修正案,讓政府可以在本月二十六日發表新的《財政預算案》前就這重要議題聽取議員的意見。

  在公共理財方面,政府一直遵從《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的規定,制定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以確保公共財政的韌性和可持續性。政府有憲制責任審慎理財,在一段期間內達致收支平衡。

  在三年的疫情期間,政府推出了多輪大規模的逆周期措施以支援企業和市民。這些措施一方面穩住了當時的經濟和民生,但另一方面導致政府財政儲備下降。此外,由於外圍環境複雜多變,香港作為細小及外向型經濟體,無可避免受到影響,與資產市場相關的收入仍需時間完全恢復。同時,政府須繼續投入資源鞏固經濟增長勢頭和提升公共服務,因此本財政年度,即二○二四/二五年度會出現赤字。計及發行政府債券淨所得後,二○二四/二五年度的綜合赤字最新估算為低於1,000億元。

  政府有決心和信心克服公共財政方面的挑戰。就此,我十分認同黃俊碩議員在議案中提及檢視政府資源運用的重要性。政府正落實一套全面的財政整合計劃,透過控制開支增長、增加收入和發行政府債券,力求數年內讓政府回復收支平衡。

  在控制開支增長方面,政府嚴格控制經營開支增長,包括繼續推行公務員編制零增長,將編制控制在不高於二○二一年三月底的水平,以及要求部門透過優化管理和數碼化等方法,以善用公帑。政府亦以身作則,推行「資源效率優化計劃」,在不影響綜援及公共福利金等計劃的前提下,在二○二四/二五至二○二六/二七年度每年節省經常開支百分之一。考慮到現時的經濟和財政狀況,政府正積極研究加大財政整合的力度,進一步控制開支增幅。

  除了經營開支外,政府亦審視基本工程開支的規模,按項目的優次緩急調整推展安排。籌劃相對成熟的項目,包括在北部都會區的土地平整及基礎建設等工程項目,將優先按計劃繼續推進;而仍在前期規劃或構思階段的項目,則會因應項目的重要性等因素,調整推展進度。上述控制開支增長的措施與黃議員在議案中提出提升行政效率、節省行政開支建議的方向不謀而合。

  鄧(家彪)議員於修正案提及善用「第三部門」的力量及創新科技提供服務,我十分同意,各政策局和部門一直按其運作需要、服務性質和效益等因素,決定不同方式提供公共服務,委託非牟利機構是其中一個選項。這種安排在提供社福服務時尤為顯著,而勞工服務亦有引入非政府機構的支援。對於公帑的運用,無論是以哪一種方式提供服務,政策局和部門均致力確保公共資源用得其所,亦會通過重訂工作優次、內部調配資源、精簡工作程序及應用創新科技以提升效率,從而推展政府政策及措施和應付工作量增長。

  黃(俊碩)議員在議案中亦有提出增加政府收入。「財政整合計劃」去年提出的四項增加收入措施,包括實施薪俸稅標準稅率兩級制、上調商業登記費、實施住宅物業累進差餉制度和恢復徵收酒店房租稅,全部已在本財政年度陸續落實,預計每年合共為政府帶來約31億元收入。一如既往,政府在考慮增加收入的措施時,會就政府的財政情況、整體經濟環境、社會需要等因素作通盤考慮,同時保持香港簡單低稅制的優勢和在國際上爭逐企業落戶的競爭力。而「能者多付」和「用者自付」亦是我們一直重視的原則,在增加政府收入和減低對一般普羅市民的影響之間取得平衡。

  此外,政府建議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就應對侵蝕稅基及轉移利潤的全球最低稅率方案,向年度總收入7億5,000萬歐元或以上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徵收百分之十五的全球最低稅和香港最低補足稅,相關條例草案現正由法案委員會審議。按現時估算,我們預計由二○二七/二八年度起,有關措施每年可為政府帶來約150億元的額外稅收。

  為優化政府的財政結構,政府亦以發行政府債券作為基建項目的融資工具之一,利用市場資金推動北部都會區及其他基建項目發展。考慮到推展北部都會區及其他基建項目的步伐,政府於二○二四/二五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計劃在二○二四/二五至二○二八/二九年度期間,每年發行合共約950億元至1,350億元的政府債券,實際發債量會考慮屆時的公共財政狀況、市場狀況和工程進度等因素。政府會繼續嚴守財政紀律,維持政府借貸在穩健水平。在制定二○二五/二六年度《財政預算案》時,我們會檢視未來數年的發債規模及方式。

  接下來,我會仔細聆聽議員的意見及建議,並在總結發言作出綜合回應。

  多謝(代)主席。

 
2025年2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18分